佛山陶瓷企業為環保做的改變
上個世紀80年代,佛山禪城區南莊鎮開始發展陶瓷業,涌現了大量的陶瓷企業,到1998年的最高峰期達75家,南莊鎮并于2002年獲得“中國建陶第一鎮”稱號。南莊鎮陶瓷年產量最高峰時達6億平 方米,占全國的1/4、全球的1/8。
陶瓷使南莊經濟得以迅速騰飛,然而長期粗放型生產也給南莊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,成為以塵土、灰霾為特征的污染重鎮。曾有客商到現場考察后斷然說:“這地方我絕不會再來”。
淘汰低端陶瓷制造業,引進發展高端陶瓷制造業和現代陶瓷服務業,積極培育旅游度假、體育休閑、文化娛樂、數碼動漫等新興產業,正讓南莊從傳統的灰色高溫熱土向現代和生態宜居新城轉變。 當撤廠行動陸續開始推進時,以新中源、新明珠為代表的陶瓷企業,攜現代化的設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,在全國進行戰略布點。他們以南莊總部為依托,這些陶瓷企業先后在國內10多個省、市設立了100 多家企業,投資額超150億元,產值達300多億元。而留在南莊的13家陶瓷企業也全部通過了廣東省清潔生產審核,實現了“廢水零排放,廢漿渣循環再利用,無廢氣排出”的清潔生產目標。在產業轉移 的初期,南莊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,失去了超過70億元的工業產值、近2億元的稅收,外來人口減少了2萬多人。
南莊在對剩下13家陶瓷企業進行清潔改造的同時,也引領它們往高新陶瓷、特種陶瓷、個性陶瓷、高檔潔具等高端陶瓷制造業發展。同時鼓勵新中源等一批有實力、有技術、有品牌的本土陶瓷企業 向全國布局,但是將企業總部、銷售中心、采購中心和研發平臺留在南莊。
數據顯示,在關停了83%陶瓷廠的形勢下,南莊的經濟發展卻不降反增。2010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9億元,與2006年相比增長66%,工業總產值達到338億元。人均生產總值由2006年的8.02萬元/人上 升到13.45萬元/人。2006年當地陶瓷行業的產值117億元,企業75家,稅收2.6億元;2010年陶瓷企業僅13家,產值卻有128億元,稅收2.8億元。南莊建陶業“一升一降”的數字表明,“雙轉移”中業界 擔心的“產業空心化”并沒有出現。
產業轉移還為南莊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騰出了寶貴的約5500畝土地資源。在這個基礎上,南莊提出調整城市規劃,圍繞現有水系,將原規劃為工業區的10平方公里土地(占全鎮面積13%),改為建設 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生態休閑區。
如今的南莊已從一個小鎮逐步發展為佛山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城市化成為南莊新的發展命題。因此,在經過深入的調研后,南莊提出了建設“佛山綠島”的設想。在一個多年前遠近皆知的“ 污染重鎮”上發展綠色環保產業,這在很多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,但在南莊看來卻又順理成章。這不僅緣于陶瓷整治后南莊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,更重要的是禪城賦予南莊建設“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” 的使命。
陶瓷企業的節能也帶動著陶瓷切割機的低能減排技術的應用。我們鴻運陶瓷切割機械以低能耗高效率為陶瓷切割技術推動。鴻運陶瓷生產的圓弧拋光機具有操作簡單、噪音低、加工速度快等特點。 陶瓷切割機可對陶瓷、石材進行弧面或45度斜面進行加工,加工出來的梯級磚、地腳線光澤度非常高,質量十分完美,且加工成本極低。我們鴻運陶瓷機械和很多中東的國家有著很多的貿易往來,對于 中國陶瓷的出口,中國的陶瓷切割機械也做好了中東市場的發展。鴻運切割機械有著加工質量完美,光澤度高,且加工成本非常低等優勢,一直為每一位客戶服務到家。
只有轉型才能發展,才能抓住發展的新機遇。數據顯示,南莊鎮有窯爐的陶瓷企業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由2006年的54%下降到2010年的10%。而電子電器、裝備制造、金屬加工、陶瓷深加工等 行業都有較大輻度的提升。